回到主页
· 精品典藏

一整块和田玉籽料,

以弘扬国学思想点出发,

雕琢古风“书香门第”题材作品。

以江南的苏式园林为背景,雕琢后庭园林一景。

以江南的苏式园林为背景,雕琢后庭园林一景。

broken image

屋顶的爬山虎枝藤盘曲,叶子层叠繁茂。

雕琢手法灵活细腻,叶子的动态生动自然。

broken image

用玉石材质刻画的琉璃瓦层次分明,抛光后流光溢彩。

broken image

檐下的小风铃随风摇曳,寓意美好带来招风祈福。

broken image

屋檐上雕刻三只狮子威严英武,镇守庇护着家门。

 

考古小贴士:在中国古代建筑的檐角、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称为脊兽, 从功能性的建筑配件发展成为具有多种样式风格、多种功能、寓意的民俗艺术。梁思成先生曾 这样评价脊兽:『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 物美丽的冠冕。』)

broken image

在设计元素上以苏州园林文化基础,

花窗是整个苏州园林艺术里最璀璨的明珠。

窗子的设计之初只是为了挡风遮雨,

而苏式的花窗切中了中国园林“步移景异”的特点。

中国没有出现阿基米德这样几何物理学家,

却以自身文化特点在花窗的上设计上,

流露出来几何的美学感,线条繁复却不繁琐。

搭配假山竹叶与花窗的相隔,给你一种景色的层次感。

broken image

 我们常常把那些有文化有地位,以诗礼传家,

藏书颇丰或考取功名的人家,称之为“书香门第”,

此处的的香炉书简的点缀正是映射了主题“书香门第”。

人才辈出的家族对子女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

而家庭教育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识价值观之前,

最基础重要的部分。

家庭教育中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导师,

中国一直持有传统的母教文化传统,

历来重视母亲对子女的养育作用,

《韩诗外传》说“贤母使子贤也”,

说的是贤良的母亲重视教育,

使孩子长大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中华民族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贤母名母,

她们深明“妇道”,教子有方,培养出众多的杰出人才,

充分显示了母亲教育的力量。

比如岳母姚氏教育儿子“以身许国,报效国家”,

还亲自将“精忠报国”四个字刺在儿子背上,“岳母刺字”广为流传。

这件作品我们引用孟母教子的故事给你讲解其中的设计想法。

broken image

庭院中母亲正左手持书,右手指向小孩谆谆教诲。

回温古典故事:)

“ 三迁择邻 ” :孟轲三岁丧父,孟母靠织布为生,独自养育孩子,吃了上顿没下 顿。孤儿寡母还常常被邻居欺负。孟母思前想后,觉得京城繁华,织出的布匹更容易卖个好价钱,应该可以过得下去,便带着孟轲到了鲁国京城。初到京城,人地两生,听说城外坟地附近房价便宜,孟母便在 那儿租了间房住下。

孟母成天忙着织布挣钱,年幼的孟轲便和附近的孩子玩耍,用沙 土修坟造墓,模仿上坟的人哭哭啼啼地跪拜。孟母起初并不在意,日 复一日,见儿子成天陷在这种游戏中难以自拔,觉得有些不对劲儿,儿子天天见的,就是送葬这类的事,能学到什么呢?还是要让孩子多长长见识啊。于是,她咬咬牙,搬到了闹市居住。

孟轲家隔壁就是集市,每天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小孩子都喜欢凑热闹,成天跟在那些商人后面,又惊又吓地看杀猪,津津有味地看人家做生意。和邻居的小孩们玩,也是学商人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一会儿又和“客人”为了 肉肥肉瘦吵得脸红耳赤,演得惟妙惟肖。孟母心中又是一阵不安:在这种环境中浸染得久了,儿子会不会成为只认蝇头小利的 小市民呢?搬家,还得搬!于是找了个靠近学堂的房子安顿下来。

学堂就是不一样,进进出出的人都斯文有礼,举止落落大方。传进耳中的也都是朗朗的读书声。耳濡目染之下,孟轲变了,变得有礼貌,知道关心妈妈,还爱上了看书识字。他主动和妈妈提议,想到学堂里跟老师读书。孟母高兴极了,“这里才是适合我们长住的地方啊!”

“ 断机教子 ” :孟轲上学之后,孟母常常督促他好好学习。 有一天,孟轲想偷懒,就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地溜回了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轲慌慌张张的样子,知道他是逃学了,非常 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咔嚓一声就把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了。 孟轲大吃一惊,诚惶诚恐地跪在地上,问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孟母语重心长地说:“你也知道,妈妈织一匹布不容易。你读 书其实和我织布是一样的啊。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一寸一寸地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成有用的布匹。学问 也必须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学苦读。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我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没用的东西 了。”听了母亲的教诲,孟轲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以后,他发愤用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 师,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broken image

小孩子还秉承了顽皮的心态,

害羞的回答不出母亲的学题,躲在门石墩后面。

broken image

母亲的表情神态和身影动作是作品整体的灵魂力量,

慈祥又不失教导的威严,人物塑造的拿捏饱含张力。

broken image

我的创作理念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经文华夏儿女耳熟能 详。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培育了“功不在禹下”的孟子,是中国古代成功的育人典范,在中国家庭教育史上,留下了耀眼的光辉。孟母教子的故事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母教文化。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 导师,承担着培育下一代良好道德品格,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的重任。家庭教育不仅深刻地影响人的一生,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所以,注重家庭家风家教,既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母亲在教育方面比父亲更有细心和耐心,善用言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寓教于喻,循循善诱,使孩子领悟其中的道理,自觉去践行。孟母“断机教子”已成为天下母亲教育子女的样板故事。孟母看到孟子逃学回家,没有打骂,而是通过“断其织”告诫儿子:“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孟子从母亲的话语中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从此发奋勤学,终成一代大儒。

在当今,我们还需传承优秀儒家思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我们当今的重要使命,而建立和谐社会、和谐家庭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要求。 当代女性既要担负社会职责,又要承担家庭事务,还要挑起教育子女和孝敬老人的重担。女性的性别角色决定着她们是家庭的主角,是幸福家园的经营者。她们时时刻刻为子女做榜样,用自己慈爱、贤惠的品德去感染孩子,用自己孝亲敬老、 相夫教子的行为去引领孩子。这就是我想在作品里想表达出来的核心,将璀璨的文明留在作品里,让时光去雕琢,给岁月以文明。

broken image

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母教是齐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母教文化对个体的成长、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家风正,则家道兴,民风淳。

孩子能否成为一个善良、有爱心、有责任感、有良好的文明习惯,有良好的性格和精神情操的人,打基础的责任主要是家庭教育承担起来的,作者秉持这样的初心雕琢在作品之上,让大家发现传统国学中的精髓,代代相传下去。

---------------------------------------------------------------------

规格:18.5*10*22(cm)*1890g (作品)

27*27*9.8(cm)2165g(底座)

------------------------------------------------